第八屆中華寶鋼環境獎入圍候選單位(個人)事跡公示
為表彰和獎勵在我國環境保護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和取得優異成績的集體和個人,促進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2013年5月,中華寶鋼環境獎組委會啟動了以“推動綠色循環,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第八屆中華寶鋼環境獎評選活動。
經組委會秘書處資格審查、專家預審組初審和第八屆中華寶鋼環境獎專家評選委員會第一輪評選,入圍候選單位(個人)名單已經產生。按照《中華寶鋼環境獎評選與獎勵辦法》規定,現將入圍候選者事跡向社會公示(按姓氏筆畫排序),接受社會監督。歡迎在公示期的30天內,通過信件、傳真或電子郵件等渠道反饋有關意見和建議。此公示于10月30日起刊登在環境保護部及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網站,歡迎社會各界參與。
聯系單位:中華寶鋼環境獎組委會秘書處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內大街16號環境大廈719室
郵編:100062
電話:010-67112884/67116615傳真:010-67118190
電子郵箱:cepf714@126.com
中華寶鋼環境獎組委會秘書處
2013年10月30日
一、城鎮環境類入圍候選者事跡摘要
■云南省玉溪市
□推薦單位:云南省環境保護廳
玉溪市較早提出了“生態立市”的戰略,多年來始終堅持生態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尤其在高原湖泊保護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位于玉溪市的撫仙湖是我國第二深淡水湖泊,水質一直保持Ⅰ類標準,難能可貴。
玉溪市不斷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過去5年投入污染防治資金約24億元,實施湖泊保護和治理項目118個;同時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綠化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大部分縣區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在西部城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玉溪市多年保持城區空氣質量優良,連續三年名列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的前10名。玉溪市堅持城鄉統籌的環保戰略,深入開展生態鄉鎮創建活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作為西部發展較快的城市,玉溪市注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蕎地鄉
□推薦單位:四川省涼山州環保局
蕎地鄉以生態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保護環境和森林的行動,圍繞生態田園經濟建設戰略目標,逐步淘汰與生態環保有沖突的產業,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經過五年的生態鄉鎮建設,蕎地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100%,供水點水質達標率達100%,建成區污水處理率達95%,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6%。
蕎地鄉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通過覆蓋還田,制作飼料等,使秸稈利用率達95.7%;積極發展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用量,降低化肥對環境的污染;通過推廣沼氣池,安裝太陽能,使70.4%的居民用上了清潔能源。通過實施秸稈禁燒、普及清潔能源,全鄉空氣環境進一步得到凈化。2013年,蕎地鄉被環境保護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
□推薦單位:江蘇省環境保護廳
東山鎮是環太湖地區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鄉鎮之一。東山鎮山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曾是“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國務院會議的舉辦地,先后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級生態鎮)等。
東山鎮將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實施可持續發展重大戰略、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堅持“環境優先,生態立鎮,民生為本”理念,探索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的新路子,樹立了“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的政績觀,引導公眾自覺保護環境。東山鎮實施東太湖生態修復工程,全面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形成“一村一品”的生態產業,改善并提升了城鄉生態環境質量。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
□推薦單位:浙江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桐廬縣始終秉承“環境立縣”戰略,堅持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并重,把環境保護與城鎮化推進有機融合,積極探索城鄉統籌、區域一體、綠色循環的生態發展模式,不斷提升生態文明水平。
桐廬縣通過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加強農業污染治理,使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90%以上。桐廬縣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全面發展現代循環農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形成了生活垃圾處置和生活污水處理“縣——鄉——村”三級處置體系。
桐廬縣先后榮獲“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縣城”、“國家生態示范區”、“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名縣”、“國家生態縣”等榮譽,并被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點地區。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溈山鄉
□推薦單位:湖南省環境保護廳
溈山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成立了以鄉黨委、鄉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生態建設和環保領導小組,把生態建設和環保工作列入鄉人大會議報告,經人大會議表決通過,接受人大監督。同時設立了生態建設保護專項資金,5年投入1.8億元,用于建設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系統、改水改廁、實施“五年綠色家園行動”和“拒塑行動”。
溈山鄉實施水源保護工程,擴建污水處理廠,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8.1%;推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普及率達90%;規范畜禽養殖,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6%;生活垃圾實施“戶分類、組收集、村分送、鄉中轉”的農村垃圾清運模式;加強環保宣傳,在全鄉設立宣傳牌,每月出動宣傳車,發放環保宣傳資料和倡議書,3年累計發放18萬余份。
2012年12月,溈山鄉獲“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二、環境管理類入圍候選者事跡摘要
■上海市青浦區環境保護局
□推薦單位:上海市環境保護局
青浦區環保局注重源頭防控,建管并舉,以環保優化發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他們滾動實施了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投資150億元,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2012年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6.4%。
環境創建成果顯著。繼2011年青浦區成功創建全國環保模范城區后,又啟動了國家生態區創建工作,明確了“組織架構全覆蓋,生態建設全覆蓋”的創建途徑。至2013年6月底,全區共創建兩個生態鎮、49個生態村、22個綠色社區、21所綠色學校。城區污染減排穩步推進。全區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得到嚴格控制,SO2排放削減11.2%。環境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加強。兩年來先后建成4個大氣自動監測站、3個水環境自監站、6個噪聲自監屏等,形成天地一體化環境監測預警體系。2011年,青浦區環保局獲得“全國環保系統先進集體”。
■江蘇省審計廳
□推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辦公廳
江蘇省審計廳從2009年至今用審計手段為國家節約資金3億元,在彰顯法律審計力量的同時,促進了太湖水質持續改善,助推江蘇省太湖水環境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同時,探索環境審計方式方法,推動環境審計事業深入發展,做出了創造性貢獻。
一是將環境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相結合,構建多元化環境審計工作格局,4年共審計太湖治理項目1368個,涉及資金789億元;二是創新探索環境責任審計,促進政府落實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改善的責任,出臺、完善環保規章制度16項;三是建立了環境績效審計實務操作注釋規范,出版了《環境績效審計實務指南》,為廉潔高效使用環保資金提供了良好保障;四是一些審計技術和審計案例得到全國和世界審計組織認可,審計信息宣傳稿件被批示、采用60篇,審計工作被新華社等9家中央主流媒體專訪。
■孫佑海(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所長)
□推薦單位: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
孫佑海自1985年起至今,長期從事環境立法、環境司法工作,參加了幾乎所有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的起草工作。在《環評法》立法以及清潔生產、循環經濟、防沙治沙、環境噪聲立法方面更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08年以后,孫佑海赴任高法院研究室,從事環境司法相關立法特別是司法解釋起草工作。在他的大力推動和積極倡導下,環境司法有關文件多次明確要求司法機關支持環境保護工作,對環保案件專業化審判、環境公益訴訟入法、環保法庭建設以及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環境侵權糾紛處理等司法解釋出臺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孫佑海還為推動環境法學研究著書立說,率先在高法院應用法研究所設立環境司法研究機關,為人民法院重視和推進環境司法研究起到了開拓性作用。
■吳衛國(中共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區委書記)
□推薦單位:江蘇省環保廳
作為南京市高淳區區委書記,吳衛國帶領全區走綠色發展道路,把區域發展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和統一起來,提出“把城鄉環境優美作為建設幸福城市的首要目標”,確立美麗中國示范區的功能定位,形成了“全域美生態,全境新業態,全民好心態”的良好局面。
吳衛國帶領全區通過實施山水城林融合、藍天碧水寧靜、綠滿高淳造林等重點工程,形成了70%生態涵養區、30%生態經濟區的生態空間格局,全區環境質量主要指標位居南京市第一,農村環境整治覆蓋率全國領先,成為江蘇省大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國家生態區和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區,休閑產業發展保持年均40%以上的高幅增長,實現了經濟、生態、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對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
■海關總署監管司貿易管制處
□推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海關總署監管司貿易管制處(以下簡稱管制處)承擔著進出口58種監管證件的審核工作,擔負著為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建設把關的職責。
多年來,管制處與相關部門共同制定貿易管制規范,建立和完善管理嚴密、分工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法律體系,參加10余個環境保護領域的跨部門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對外固體廢物管理合作。在固體廢物進口環節第一次實現數字化管理,積極推動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聯網核查,有力打擊偽造許可證的不法行為,及時發現和堵塞執法漏洞,防范和糾正執法偏差。2013年1~5月,共監管進口固廢2000多萬噸,價值140多億美元。2013年2~5月,在全國海關現場檢查中發現涉嫌固廢走私案件400余起,涉案金額18.84億元人民幣。
三、企業環保類入圍候選者事跡摘要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玉環電廠
□推薦單位:浙江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臺州市環境保護局
玉環電廠采用高效的清潔發電技術,具有機組熱效率高、減少一次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特點,同等發電量的情況下,比國內目前平均能源水平減少近1/4,相應的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4。
玉環電廠自投產以來,建立了嚴格管理體制和工作責任制度,參照國際環境ISO14001管理體系標準,建立了從原煤進廠到發電輸出各環節的環保指標管理體系,并按照環境保護部要求建立了環境監督體制,以有效控制各類污染物排放為核心,監督和管理電廠的各個環節工作。
玉環電廠共投入環保資金22.6億元,與電廠主體工程建設同步配置了高效電除塵、石灰石—濕法脫硫、低氮燃燒等煙氣污染物治理設施,主動實施SCR脫硝改造、脫硫升級改造、電除塵高頻電源改造,提前實現GB13223-2011要求的煙氣排放標準,對“十一五”期間減排工作做出了特殊貢獻。
■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推薦單位:中國水泥協會
華新水泥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探索粉煤灰等工業廢物在水泥行業的循環利用,開啟了水泥行業利用工業廢物的先例,先期利用水泥窯對工業固體廢物予以綜合利用。2001年,華新水泥開始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各類廢棄物,通過技術研發,形成了成熟的工藝路線及產業鏈,具備年處理9000噸25類危險工業廢物的處理資質。
華新水泥針對三峽庫區漂浮物開發的預處理和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不僅實現了漂浮物的安全環保處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泥窯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從2010年項目投產以來,累計接收、處置24萬立方米三峽庫區漂浮物。近年來,在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理方面,華新水泥又建成投運了5家預處理廠,還有16個項目在(籌)建,全部完成后,將形成生活垃圾2.4萬噸/天、污泥5500噸/天的處理能力。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推薦單位: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積極開展輸交電、配電、用電等各環節的節能減排工作,發揮電網企業在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優化電網結構,降低輸配電損耗,推行節能發電調度和替代發電,優先支持風電、光伏發電、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并網發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設綠色和諧電網、智能電網。
截至2012年年底,山東省電力公司并網風電容量381.6萬千瓦,光伏電站總容量6.75萬千瓦,建成投運電動汽車充換電站22座,服務電動汽車超過500輛。另外,還組建了山東電力節能服務公司,推進用電節能降耗,提升全社會節能水平。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推薦單位:甘肅省環境保護廳
金川集團以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為抓手,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和項目建設,使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得到應用,這些技術能耗低、功效大、污染小、自動化程度高;投入巨額資金,實施藍天碧水綜合治理工程,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污染排放水平優于國家相關標準,使金川市區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構建了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廢綜合利用、廢水資源化、化工、余熱資源回收利用、清潔能源、有色金屬再利用及裝備制造產業鏈等8條循環經濟產業鏈,走出了一條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良性可持續循環發展道路。
金川集團堅持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道路,以改善金川市環境質量為己任,努力踐行循環經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西部地區企業環境生態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樹立了樣板,做出了貢獻。
■超威集團
□推薦單位:湖州市環保局
超威集團是國內鉛蓄電池行業實施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領軍企業。超威集團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理念,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重視企業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對所屬企業負責人實行環保責任終身制,建立企業環保措施和環境排放公示制度。過去5年,超威集團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達2.28億元,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和污染防治能力,成功開發了鉛蓄電池內化成工藝、更清潔的再生鉛回收利用技術及綠色電池技術,使集團的科技創新能力、清潔生產水平及環境保護水平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為鉛蓄電池行業污染防治及鋰電池行業技術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四、生態保護類入圍候選者事跡摘要
■江西省興國縣水土保持局
□推薦單位:江西省水利廳
30年來,興國縣委、縣政府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舉全縣之力,堅持政府主導、群眾和社會力量為主體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機制,以小流域為單元,堅持“五個統一”和“五個結合”,強化“五抓”,通過實踐,總結形成并完善了5種治理模式,在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成效顯著,水土保持方案報告申報率為100%,實施率達到97%,驗收率達到97%,全縣植被覆蓋率由1980年的28.8%上升到2012年的82%,2013年2月,興國縣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興國縣水土保持局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肖燕梅(湖北省羅田縣縣委書記)
□推薦單位:黃岡市環境保護局
作為一個山區窮縣的縣委書記,肖燕梅于2006年就果斷地提出要發揮羅田縣自身優勢,建設“生態示范縣、綠色發展先行區”的奮斗目標,走出一條“呵護生態、叫賣生態”的特色發展之路。按照這一決策,肖燕梅主持多項綠色發展規劃,帶頭創建山水園林城、國家級生態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加大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建設力度,強化流域綜合整治,力排眾議否決污染項目上馬,組織全縣上下全力“興生態旅游、壯生態農業、強生態工業、建生態旅游”。目前,羅田縣已步入一條嶄新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呈現出一幅“千里大別山,美景在羅田”的動人畫卷。肖燕梅也因此成為一名遠近聞名的“生態書記”、“環保達人”。
■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建設總指揮部
□推薦單位:國家電網公司
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工程,為了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工程建設總指揮部在環保管理工作理念、體系、制度以及施工工藝、措施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取得良好效果。創新構建了“四位一體”環保管理體系,加強宣傳培訓,科學組織環保、水保監理,全面落實優化選擇施工臨時場地、植被保護、植被恢復、動物保護、凍土環境保護、濕地保護、換流站噪聲防治、電磁環保、水土保持和固體廢物處置等十大環保措施。在施工過程中,使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恢復,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和遷徙環境未受影響,沿線江河水環境沒有受到污染。工程于2012年獲得“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稱號。
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海拔高、高寒地區建設規模大、穿越多年凍土長、施工難題多的輸變電工程。其在環保工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廖春花(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小中甸聯合村吾公小組村民)
□推薦單位:云南省婦女聯合會
從1982年開始,廖春花通過媒體在當地發起了“愛林護林”、“保護青山”行動。多年來,她帶領當地村民在海拔3800~4000米的雪域高原綠化荒山2.7萬畝、種樹300余萬株,創造了在雪域高原惡劣條件下植樹造林的神話?;纳接秩〉贸尚У耐瑫r,廖春花也付出了很多。近十年間,她個人在荒山育林就達到15400畝,所需經費52萬元中,60%由她個人承擔,但她無怨無悔。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廖春花為綠化、美化家鄉山川,為保護雪域高原的生態平衡,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為美麗的香格里拉構筑了一條綠色長城。
■顏景江(鄒平縣嘉業生態園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推薦單位:山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顏景江是山東省優秀民營企業家,2004年以來,他自己拿出1.8億元對3600畝荒山禿嶺進行生態治理,多年堅持不懈。期間帶領嘉興生態園員工圍繞山、水、林、路四大主題,通過實施劈山引水、調整山勢、筑壩攔水、控坑養水、植樹造林、砌墻防火、道路成網等七大治理工程,建成蓄水池400畝、石墻10公里、公路20公里、魚鱗坑49萬個,植樹60萬株,使園區內林草覆蓋率達到95%以上,每年減少土壤流失7400噸,生態治理效果顯著。2011年,嘉興生態園區被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
顏景江抱著用青山綠水報恩社會的理念,從未從山上收益過一分錢。
五、環保宣教類入圍候選者事跡摘要
■余姚市東風小學教育集團
□推薦單位:寧波市環境保護局
余姚市東風小學教育集團早在1991年就前瞻性地提出并開展節能環保教育,成立了“1+6”護衛隊,開展“攜手‘1+6’呵護我地球”活動。
東風小學設立了班級節能管理員、班級變廢為寶箱,并開展易拉罐愛心工程等活動,進行《節能與環?!氛n程教育,把節能環保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切實提升學生節能環保意識和素養。學校還基于學生,立足社會,每年都聯合環保等部門開展環保公益活動,帶動公眾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東風小學生因持續開展節能環保教育并卓有成效而先后獲得“地球獎”、“豐田環保獎”、“福田汽車環保獎”等獎項。
■宋懷然(杞縣環保局湖崗鄉通訊組環保通訊員)
□推薦單位:開封市環境保護局
作為農民環保工作者,宋懷然在基層從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23年,足跡遍布全國22個省、124個地市、400多個縣和2.6萬多個鄉村,行程46萬多公里。他義務發動群眾、村民和師生開展資源保護及循環利用、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事跡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贊揚,并被全國報紙、電視臺和網站報道。
他歷盡艱辛,付出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質代價,為社會環保宣傳事業做出了貢獻,他不計名利,拋家舍業默默地耕耘在祖國大地上。他是當之無愧的草根環保英雄,是我國時代風貌的杰出代表。
■陳允濤(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會新聞部記者)
□推薦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陳允濤從事環保報道10余年,曾先后參加過沱江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圓明園防滲工程環境事件、太湖藍藻暴發事件、云南陽宗海污染事件、陜西鳳翔縣兒童血鉛超標事件、贛州稀土污染事件、紫金礦業滲漏事件和廣西尼江河鎘污染事件等重大事件的報道,多次利用暗訪形式揭開事件真相。面對非法阻撓、暴力制止、人身威脅、金錢利誘等情況,他始終保持了一名國家主流媒體記者的正義風范。揭開黑幕、還原真相是他始終堅持的職業信仰。
在10年的環保報道中,陳允濤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在調查中能夠做到抓得準、看得見、拍得到、報得實。2013年華北地區地下水污染問題的成功暗訪,其內參片受到了多位中央領導的批示和肯定,被環保部督查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為是近年來少有的新聞調查的經典范例。
■葛玉修(青海銀監局主任)
□推薦單位:青海省環境科學學會
今年60周歲的葛玉修,擁有“青海湖鳥王”、“中華對角羚之父”、“青海環保衛士”等多項美譽,而他的本職工作卻是青海省銀監局工會主任。
1995年以來,葛玉修利用自己的閑余時間,以鏡頭講述青海省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和故事。其中,自費前往青海湖200余次,三江源21次,可可西里9次,拍攝圖片10萬多張。期間雖多次遇險,他仍不改初衷。利用游歷過程中獲得的大量一手資料,他撰寫出有關野生動物的文章160多篇,發表照片1500余幅(次),刊發在《光明日報》等30多家刊物和新華網等40多家網站。他還在大學、部隊、機關單位開展生態環境講座、交流300余場,受到很好的社會反響。
他大力倡議普氏原羚的中文名稱為“中華對角羚”,并獲得公認。中華對角羚成為“環青海湖國際自行車公路賽”吉祥物,推動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
■顏瑩(北京電視臺主編)
□推薦單位:北京電視臺
顏瑩進入電視新聞行業15年以來一直關注環保。她是我國電視新聞媒介中較早關注環境經濟話題,并身體力行促進經濟與環境平衡發展的記者。1999年即策劃、創辦了《綠色經濟》專欄,任記者及主持人,關注“人象之爭”、“動物補償機制”、“貴州草海保護”、藏羚羊保護等問題,反映用經濟手段成功解決環境問題的案例。
北京奧運籌備期間,她連續6年策劃實施“老社區,新綠色”大型公益活動,與環境保護部宣教中心等單位合作,發動房地產企業每年投資300多萬元,對北京老舊社區做環保改造。
目前,她還在探索推動構建“企業+政府+投資機構+媒體+公眾”和諧發展的生態系統。